2017阅读报告

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其实没什么价值,有价值的是读书这个行动本身。这篇四不像的记录的核心价值也在于记录本身,至于里面的内容收获对于我来说其实没太大价值,于将来的我说不定略有价值,但是估计价值也不大。但我需要坚持做这件内容没什么价值的事情,因为我认为这个行动是有价值的。起码也先做一段时间再说,反正总比闲着打游戏要好,既然我己经花了有两个小时看了电影,也不必计较再花十几分钟或者再多一点记一下当时的想法吧。看一本书花的时间更多,就更是如此了。但我总要谨记的是,这里面其实真没什么有价值的内容,以后的自己也不必太认真的看。记录这东西确实花了我一些精力,但这不是收获,更不算是锦衣夜行,这里面的东西对我都没什么价值,对别人更是,只是记录癖的浪费时间。

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回忆的,毕竟我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份了,在四月以前虽说没读什么书,但终归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所以这部分就只能是回忆了,从篇幅上也能看出端倪,书里面既有网络小说也有勉为其难的好书,当然还有一些“功利性很强的书”。从收获上看倒是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我这个人目前还是看山就是山的低等层次。往往只能从那些直白的填鸭式讲道理的书中才能获得一些自以为是的收获,而在小说里往往看不出人情冷暖,从历史里也看不出波澜壮阔。而所谓的独立思考也只是自欺欺人罢了。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总要对自己宽容一点,耐心一点吧。

当然,要说这记录的形式还有什么一点点额外好处的话,就是可以显而易见的把我从网络小说往经典著作上逼,从垃圾的流行电影上往有价值的好电影上逼。因为一本我认为写的非常好的网络小说,我回忆他的时候,想要为所花掉的时间记录一点什么的时候,真的,一无所获,就会有一种无力感和虚度了生命的感觉,即便我在阅读他的时候是心情愉悦的,可我回忆的时候不会记得这一点,而且我阅读优秀作品的时候因为自以为有所收获其实也是心情愉悦的。至于那些垃圾的影视作品,真的,看完之后只想吐槽,负能量很多,可见看他们的过程甚至都不是愉悦的,比网络小说还要不如。

另,接下来倒是应该尝试模仿待办事项给书单做个分类,因为我的无知,想要抢救一下自己的话要读的书真是太多了,读一本的过程中间往往会遇到几本甚至十几本觉得应该读一读的书,真是无穷无尽。但是死读书这件事没什么价值,总不能浪费太多生命,不妨把他们分为重要且紧迫,重要不紧迫,不重要但紧迫,和好奇式略读四类。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读,当然用什么方法好我还不知道。而且我估计我永远也读不完重要且紧迫的书,不仅是因为那里面的书会越积越多,还因为我的兴趣问题,我肯定会不自主的优先读好奇式略读类的书。所以这分类毫无价值,可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啊233。

–2017/05/26

movie

透明人

特效在当时应该不错了吧,起码比某某人间要强。。。话说这电影竟然是第二次看,第一次看完还兴致勃勃找了透明人二来看,只记得当时失望透顶。刚好同学在看,顺便跟着看了一遍。我愈发觉得人的记忆是很奇妙的,如果我凭空回忆一部很久以前看过电影,那么很可能一无所获,记得几个关键情节和人物就算不错了。但是当我重新看电影画面时,我的头脑就会非常清晰的浮现出接下来要发生的画面。这是什么原因,记忆的连贯性么?所以很多学习方法讲究快速连贯的多看几遍书么?而且我感觉学习记忆最最最最有价值的方法就是回忆,他和直接看一遍有什么区别呢?有时间真要找本相关的书看一下。

罗曼蒂克消亡史

就看了XX那部分 很失望 感觉索然无味233

记忆大师

剧情硬伤太多了
但是演技好啊
没办法 完全靠演技拉剧情
配乐听上去很烈害 但是并没有什么用 很突兀 可能是影院的问题 太响了

攻壳机动队

额 我对透明衣很不满意

春光乍泄 姜文

值得再看 结尾有一段太短了

逃出绝命镇

额 怎么说呢 一点都不恐怖 甚至有点想笑
虽然大部分恐怖片都是逻辑不通的 但是这个脑洞很大啊
先是催眠,让人听一下汤勺敲杯子就失去控制,然后移植大脑,把白人思维移植到黑人身体里,但是黑人本体意识却不会消失,而是会像陷在一个黑洞里,从窗口看自己的人生。唯一的bug是闪光灯一拍,控制会失效还是怎样,反正结尾主角靠这一点活了命。家族犯罪的典型啊。父亲神经科医生,负责移植顺便还有身体拍卖,母亲催眠大师,女儿物色黑人男朋友然后骗到家里来。爷爷奶奶移植成功活在黑人身体里然后伪装成仆人的样子。弟弟这个角色有什么作用,完全没什么用吗?爷爷半夜为什么跑步,暗示他是运动员输了黑人么。。。这个梗我看到当时一脸懵逼,想了半天哭笑不得,这也能算是伏笔之类的么?真的垃圾。除了种族这个大概念立意高点,真不觉得和那些国产恐怖片有什么区别。难道人家打色情擦片球就比种族歧视low很多么?不明白为什么评分很高,推荐的人还那么多。

黑客帝国1

脑洞很大 但根本不会觉得不合理 这才是优秀的电影啊
突然想到红蓝药片是在母体里面吃的 那么为什么母体里会有那种药呢 铺垫很深啊 之前看的时候完全没想过 但是你仔细一想发现还是没漏洞

海边的曼彻斯特

绝望不一定会让人痛苦 但希望也不一定不会

看网络小说,总会有配角本是天之骄子,或为情或为友,一蹶不振,沉迷喝酒,成为一个邋遢乞丐式的扫地僧,一份显而易见的扮猪吃虎相。我琢磨着为什么会有这种人物存在,一直没明白。

今天我突然发现一蹶不振里的不振是不想振而不是不能振。这一蹶的打击确实很大,伤心也是必然的,一段时间的放浪形骸声色犬马都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会不振呢?因为在摔倒以前他根本没体会到躺着的乐趣啊。他根本不是感情受伤,他只是借着由头喝酒,发现了喝醉的感觉真好而已。

假设去掉情伤或者挫折的打击剧情,也没有伤心痛苦的心情,而是单纯的看他有了那么一段时间,什么也不用操心和烦恼,生活变得只剩下喝酒睡觉,他也是很有可能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吧。

可能我真的没有体会过这种感情,正如我不会理解为什么初中那个同学会不停的恋爱,不停的分手,而且每次分手都是伤心欲绝恨不得痛哭流涕地样子。我可能也不会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被一次打击彻底击垮,几十年也无法恢复。

我只能尽量用我的想法尝试解释一下,虽然都是胡扯,但是起码我觉得当我遇到这样的打击的时候,而且真的非常伤心的时候(我真是觉得难度很大),我会记得,我可以醉生梦死几天缓解心情,可我一定不要爱上那种感觉,要恢复元气,还勉强算是正能量的吧。更重要的是我知道,邋遢乞丐式的扫地僧配角可以扮猪吃虎,我在现实里一蹶不振就不是扮猪而是真猪了啊。

一条狗的使命

还是很感动的 讨厌中间警犬那部分 没有重看的价值

飞跃疯人院

哇 演的真的好 谁是疯子谁是正常人呢
莫名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现在只记得里面那些疯子的想法都很天才
有时间应该再读一遍
说实话 我总觉得这电影在讲一个很厉害的道理 但是我还是有点迷糊 还要再看

霸王别姬

顶级中的顶级 编剧顶级 摄影顶级 演员顶级 导演顶级 方方面面都是顶级
编剧好像有一句话说 拍着部电影的时候感觉电影事业已经开始了 然而并不是 只是开始倒退 哇 真的退无可退了都要

金刚不坏

可能是我电影看得少 反正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飙车是最刺激的 肾上腺素飙升 可能是前期慢热铺垫的太足了么
比那些大制作的拍了超长系列的商业片不知高出多少倍
可是这部电影在昆汀系列里评价倒是不高 不得其解啊
至于有人说的什么女权啊 暴力啊 我都没看懂 我就觉得飙车真的好看 而且要把铺垫看完才会好看

嫌疑人X的献身

王凯帅的出戏 长太帅演戏类型也受很大限制啊 但是张国荣就不受限制 帅的类型不一样么??或者演技问题么?剧本总归是个精彩的诡计

乘风破浪

赵丽颖拍的真好看 和电视剧里完全不一样 韩寒这种人的天赋是遭人妒忌的 反正我妒忌

异星觉醒

我真的讨厌这种恐怖片 单纯的用突发事件和血腥来吓人 中间夹杂着角色的各种愚蠢 我承认人在恐惧的时候会头脑不清醒 但是总要有逻辑吧 而且音量特别大 去电影院看这种类型的恐怖片我真是脑子坏掉了

活脱脱异形的翻版 想象力完全不行 也不符合我对目前科学世界的理解 你这种星际科幻恐怖 能不能把视野放大不要局限在太阳系里面了 放在火星是因为比较接近目前能达到的现实有境界作用么? 屁。这种血腥,突发,音量吓人恐怖电影真的垃圾,垃圾中的垃圾。

而且我为什么会对单纯的血腥产生恐惧呢?和死亡有关么?
不是,应该是疼痛。对于平静的死亡画面就不会有恐惧和害怕。
乍一听起来死亡比疼痛可怕得多,其实不是的,本质还是怕疼。因为我们对死亡其实一无所知,又怎么害怕未知的东西呢,顶多是好奇,而疼痛才是有切身体会的。所以很多天才人物的自杀让自杀总是有种浪漫主义色彩了,但是根本不是,起码只敢吃安眠药或者煤气中毒的不是。必须是浴缸割腕,一枪爆头,或者自刎切腹才算,他们才算是勇敢的探索未知而对疼痛毫无畏惧。至于跳楼,吃药,中毒之类的,都是软蛋和懦夫。

好的恐惧应该什么样呢。。。层层深入是基本要求吧?

盲井

王宝强那时候真的稚嫩啊 16岁 完全就是个高中生

故事就是两个聪明人先是骗人做自己亲戚去矿井干活,然后在矿井下杀人伪装成矿井事故进而获得赔偿金。话说我为什么把两个罪犯形容成两个聪明人啊 我这三观有问题,真的聪明人总不至于犯罪,游走于法律边缘赚大钱的有,法律规则内赚大钱的也有。九十年代下海的很多都赚钱了啊。杨国强先生穿不起鞋子,依旧带着施工队从包工头做到首富了。虽然有幸存者偏差,但我总不能把罪犯想成聪明人。。。切记。

开篇就杀了个“弟弟”但是分赃其实略有不均,我还以为是伏笔,可惜不是。后来又有了两次嫖妓的场景,第一次两人中有一人明显出了问题啊,又提了绿帽子的问题,再加上那个人活着完全是为了他自己的儿子,我又以为是伏笔。最后肯定是分赃不均,一人发现还被另一人带了绿帽子然后自相残杀。可惜不是,结局真的很失望啊。

王宝强没钱辍学被骗去矿上打工还要引颈受戮,可是他真是天生有股好人面孔,竟是让杀人为生的人下不去手。所以这部电影真的题材很好啊。可惜后面拍的太潦草了,剧情明明可以更丰富的,人物的心理,甚至包括矿长,矿上打工的寡妇式的人物,都没有戏剧冲突,第二次嫖娼我一度以为遇到了矿长,可惜又不是。而王宝强嫖娼遇到的小姐后面只是在汇钱的时候遇到了一次,完全没什么冲突,难道只是单纯想反映下九流人民生活的迫不得已么?

总之,这剧本大纲应该交给科恩兄弟,起码能拍出一部冰血暴来了,而且绝对比现在第三季的剧本好的多了。可惜。

加勒比海盗123

5要上映了,看了一下前几部,我突然觉得经典的科幻或者魔幻作品往往虚实结合才会代入感很强的,有龙和异鬼的冰与火之歌里,人还是要拼刺刀的;有魔法扫帚飞天入地的哈利波特上学也是要坐火车的;不死诅咒各路海神海怪的加勒比海盗还是要用绞刑的;三体讨论宇宙文明起点也还是文化大革命;
所以很明显,想象力作品有一个关键是在于代入感在于真实感。架空的就不如真实的。所以什么VR啊AR啊,也是一样。话说我怎么能想到这来的,脑洞好大啊。

加勒比海盗5

好吧 不喜欢那个用罗盘换酒喝的斯派罗 大名鼎鼎的斯派罗喝酒要靠这个了么?坑蒙拐骗抢什么不行?开头那个大场面就是单纯过瘾的么?老想搞什么英雄迟暮,反感。

哆啦A梦

可能是端午节的原因,影院坐满了,比我觉得好看的电影上座率高很多啊,家人带着孩子,真不错。

神奇女侠

我对DC和漫威的英雄体系一直比较迷茫 所以同学讨论的时候我一直处于迷糊状态

另外我对希腊神话(宙斯是希腊神话里的吧?)也是迷茫的 以前高中其实特意看过一点 但是脑子不好 尤其对他们的名字不感冒 所以他们讨论雷神和宙斯的时候我更迷茫了 有时间好好查一下

剧情虽然还是低幼的 但是相比于超级英雄电影还能要求什么呢?还是好看的。让我觉得遗憾的是那个狙击手最后也没开出一枪啊,还以为能开出关键一枪拯救不了世界也能拯救男主啊,失望,难道弹钢琴那段就算打赢了他自己的战争么?太低调了吧。而且天堂岛的最强女战士除了秀一波踩盾牌飞上空中回身瞬发三箭秒杀三人为后面女主同样的动作撞烂钟楼做个铺垫以后,说领便当就领便当了,哎呀呀,这种讲究爽点的电影千万真不要思考这人设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它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推进英雄人物的剧情发展,会很气的。

爱能拯救人类么?或许吧,we will see

关键是听说迷失z城删了接近四十分钟?!不看了

下一站 天后

阿sa真是可爱啊 和小仙女差不多一个量级 三观很正:“这世界上十个人里面 八个是好人 你可以用爱去帮助另外的两个 别人快乐 自己也会快乐啊”
后面经纪公司邀请阿sa去日本发展时候 阿sa说“只有唱歌好听是不够的,我的经验阅历不够,想要继续读书,然后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看上去也很有道理的样子啊哈哈。
结尾,漫画一样的画面也不知道到底是没钱拍了还是表达这部电影童话一般的寓意。

异形

额,怎么说呢?但凡一部电影的剧情需要靠人物的不合逻辑的行动来推进剧情发展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烂片,因为讲的故事不合情理。这部异形显然就是如此。

我想了半天为什么?毕竟异形这个系列电影质量的平均水准在那里摆着,导演也是赫赫有名,但是我却感觉很垃圾,不喜欢呢?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原因了:电影前面缺了一部分啊。开头实际上是给人物做了一个简单的画像处理的,女主看视频回忆老公(遇难船长)介绍整船人的背景。船员(后来不顾反对强行吧飞船往接近磁暴的地面拉近的那个)为纪念事故遇难的船长不顾新船长反对偷偷喝酒纪念,可见真性情。还有么?我竟想不到。后来剧情发展到高潮,我突然恍然了一下:“哦,原来他们是夫妻,所以这个男的才情绪激动的啊”

那个新船长,整个一个傻逼的状态,里面对话说什么信仰,什么控制。我现在仔细一回忆才明白,这电影就是前面还缺一部分啊。wtf?电影系列故事拍完了,开始拍前传,好,可以理解。接着你前传开始拍续集,竟然还不是剧情连续的,你中间缺一段。我真是醉了。就像是美剧,你先把第二季拍出来了,口碑不错,吸金力max。然后你开始拍第一季了,这没毛病,但是你出完第一集开始出第三集,这就不对了吧!还有这种操作么?

闻香识女人

经典片段 跳舞和演讲
应该反复观看 演讲值得背下来

骗中骗

额 最后结尾感觉草率
可能后来者都是按照他这个思路拍的 感觉一般吧
但是骗子没完全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天才形象 有血有肉还是挺好的

建军大业

从四一二事件开始讲,依次讲了上海罢工事件失败,毛泽东在党内受到排挤,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还有朱德在三x大坝守了三天。

战争画面还可以吧,只是前面有斧头帮砍人的群像里我一眼发现一个家伙在空轮斧头。脸谱化很严重,但也是意料之中。流氓气质的叶挺倒是很搞笑。

乱世佳人

和霸王别姬同等级,输一手文化认同感而已。

沉默的羔羊

很累 而且不是第一次看 看到一半睡着了
突然发现汉尼拔和闻香识女人一样 是可以闻出女人用什么香皂和香水的
这是塑造敏感魅力人物的通用方法么?我为什么会觉得这种能力很惊艳呢?
而剧情里之所以会听取汉尼拔的意见进而造成后面的故事情节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最近失踪的女孩是议员的女儿, 第一次看的时候完全没注意到啊。

死侍

额 不喜欢 知道自己是电影角色这一点有点创意 来回穿插叙事顺序有点意思
最后强行讲道理 超级英雄不是always 只是偶尔的几个选择。。。 好有说服力啊 我都信了

禁闭岛

敦刻尔克这么火,也没去看,找了一本很早的禁闭岛看一下。
只记得第一次看结尾时才发现主角是个疯子的震惊,感觉被玩弄了一整场电影。那时候还不知道诺兰的名头,好像是有个什么悬疑电影推荐导致我打开了它。现在回过头重新看这部作品,带着已知的结局来看这部作品,就会发现非常多有趣的细节。其中很多莫名其妙的情节和对话都是早早铺垫好的。是一部在电影叙事方式上值得反复看的电影,这和那些经典的在内涵意义上值得反复看的略有不同。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幻觉和现实部分应该是可以互换的,取决于相信什么。

大护法

不是给小孩子看的,群嘲资本主义用理想压榨凡人和独裁政府暴力碾压民众的故事。故事很好,画风很怪,旁白太多,讲道理太多,出戏。

teleplay

人民的名义

我就是好奇陆毅老婆到底是什么背景 翻了一下小说也没翻到。
不过我震惊的是侯勇老师演的那段贪官被抓在书里就那么寥寥几句话,演的这么丰富,真是佩服到无以复加。

小鱼儿与花无缺

又是王晶 王晶那种风格真的感觉是大悲大喜 有点受不住啊
前面好搞笑,后面好伤感,小仙女好可爱啊,一感觉她要死,后面直接放弃了。
话说里面的打斗场面很丰富啊,丰富到花无缺打小喽喽也要几分钟。
把古龙大大的动作戏拍这么丰富也是难为他们了。
好吧 忍不住又看了几集 小仙女死那集根本控制不住眼泪啊,哗哗哗的淌,感性之于我,不是没有,只是短暂,理智会很快占上风的。所以我再看到那些感性很强的文字,不应该嘲笑,而应该哭泣,为自己缺少那些情感而伤心。

杀不死

看了一下午,六七个小时吧,看完好饿。剧情还是不错的,考虑到拍摄条件和背景,起码比热播的IP剧高那么一个段位,但是也不会太热,达到什么余罪,太子妃之类的现象级热播还是希望不大。毕竟还是需要观众有脑子的。本来还想记录一下剧情,算了,懒得很,也没什么意思。

琅琊榜

回家,跟着母亲大人看了几集,还不错。但是不喜欢这个题材,本着故事要看完的原则,百度了剧情简介把他看完了。额,惭愧。

少年包青天

心理阴影,记忆中影子杀人最吓人,再看发现并不是,是后面那部分最吓人,可见记忆是骗人的,我每回忆一次,欺骗就加深一层。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和记住自己希望看到和记住的东西还是可怕的。所以做记录还是有点价值的。这里应该参考书摘The truth of fact, the truth of feeling。

硅谷

搞笑的创业故事,第三季了,非常快。

冰血暴

emmm

越狱

看了几集,没看下去,不喜欢了,搞什么挖掘任务更深层次的特点的做法,做的不好。我记忆中的主人公不是这样的。

铁齿铜牙纪晓岚

看了十集 发现故事不是连续的 大概十集一个小故事可能
纪晓岚是学政 最近看近代史 才发现这是个大官呐 和砷军机大臣位极人臣了已经

钢之炼金术师

动漫。
都说是顶级的神作,看的03版,看了之后感觉还不错吧。
但也没想象的那么好,可能是预估值太高了。
虽然在尝试讲一些很深刻的命题,但还是有卖萌的,还是在欢声笑语中打出GG的。

里面有一个核心的法则就是等价交换,这个东西我其实原来是坚信不移地,现在有点不确定。倒是和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一样,或许这也是他成为神作的原因之一吧。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认为后期剧情推动有很多不符合人物设定的事情发生,有的很突兀,可能09版会好很多,抽时间再看一下09版是有价值的。

而且坚定反战思想才是整部动漫贯穿始终的。这一点我早就接受了,所以于我倒是没什么刺激。最后真理之门变成次元之门从动漫穿越到现实,发现等价交换的原则是现实世界的生命支撑动漫世界的炼金术消耗也是有趣。算是一种平行世界的价值观吧。当然,我是不信平行世界的。尤其是里面一即是我,我即是一,也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我总觉得和中国的心学/理学比较像。太唯心了,也是不能说服我的。

如果非常闲的话,就非常值得再看一遍,尤其是听说09版的更尊重原著,世界观的背景更宏大,可是我不应该非常闲,我应该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做,就酱。–8/20 周日

权力的游戏s07

公认的从第七集开始雪崩,没有援助剧情限制,编剧开始放飞自我了,剧情发展太快而且稍稍不合情理。
不过瑕不掩瑜吧。

银之匙

牛姨赛高。于我个人而言,是我看过最能触动我的作品之一了。
我控制不住眼泪,我知道自己根本不是为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流泪,这和看小鱼儿的是为小仙女而流的性质完全不同。我的眼泪完全来源于我自己那可怜卑微的灵魂。其中,小八骑着马连续三次没有跨过马术障碍的时候,我就情绪失控了。

亿万

十一假期看了第一季

实力主义教室

emmm,装逼严重,剧情一般。故事配不上装逼的节奏。

十二大战

装逼严重,故事还可以,套路化太严重。

食梦者

神作之下吧,没想象中那么好看,第一季看完之后,速度跳跃式看完后面。

book

绝代双骄

看完小鱼儿,看一下小说,想不到是完美结局。成双成对,坏人也基本算是好结局了吧。可我一点一点也不喜欢,我还是觉得悲剧有感染力。难道我有受虐倾向?喜剧结尾真的没感染力,很多作品看到喜剧结尾我都忍不住呸一下它强行大圆满。记忆最深的就是釜山行结尾的时候,男主女儿和那个孕妇(好像)从隧道逃出来的时候,无数枪口盯着他们,竟然没开枪,竟然没开枪,竟然没开枪。我的天,如果砰砰两枪结局,最好是黑屏情况下的,也不用演命中的画面,那结尾多好啊。我真不是说真善美没有力量,没有感染力,但是感觉太假就一定不会有啊。跑题了。。。

以前总看有人对比金庸和古龙说他们处理武大画面一个讲形,一个讲意。有段子说这是因为他们稿费的计算方法不同导致的,因为一个按字数算,一个按行算。好在这本书里按行写的还不算特别多,不过古龙前辈真的对打斗画面描写的相当之潦草啊,我觉得是潦草,人家说这是写意,我总觉得差不多。小仙女出场那画面是从小鱼儿的所见来描写的,而其中两个人被打倒是怎么写的呢?古龙前辈说小鱼儿没看清。。。我真是醉了。

而且书中很多人物和电视剧的关系完全不一样,留了很多眼泪的小仙女在书里只是配角中的配角。说不定小鱼儿与花无缺这部我看来还不错的电视剧在当时一定是被那时候的人骂的狗血喷头了吧。想象一下了盗墓笔记,难道那时候人们看绝代双骄也是一样心情。。。。难道目前十岁左右的小孩长大以后回看盗墓笔记会觉得还不错么???我真是万万不敢相信这一点。

游戏也是这样啊,dota1鄙视dota2,dota2鄙视lol,现在lol又开始鄙视王者荣耀,随着玩家群体的扩大,游戏各方面都要适应更多的人,你永远不知道和你一起开黑的是80岁的老人家还是幼儿园里的小宝宝。那些挂机游戏也有很多人玩的不亦乐乎,其根本不需要任何操作,一个锁住的常亮屏幕放在小笼子里交给猫猫随便点都可以。为什么呢?锤子刚开的发布会里,老罗大概介绍到他的手机是为精英研发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有意思,他说 “将来有一天,我们的手机买了几百万几千万,街边随便一个人都在用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个手机是给你们(锤粉?)做的。”我虽然对锤子产品很失望,但是这句话也同样有一个隐含逻辑,迎合大众实际上是降低品质的。最明显就是电影,为什么电影越来越难看,我一度以为请那些没演技的演员全是黑幕操作,所以什么百花华鼎奖才会乱发,后来发现这个原因不是没有,但是狭隘渺小的很啊。资本社会本质还是利益,无非是当红小生能够带来流量进而带来利润,个人那种暗箱操作在资本洪流下还是太微弱了。后来我发现我又错了,这实际上是资本的问题么?不对,钱怎么会有错呢?无非是电影已经从只有精英才有时间和闲钱欣赏的东西变成了全民打发时间的工具了。

所以真的是乌合之众?那么民主呢?民主哪里来的自信呢?把世界交给精英处理会徒增普通人的困扰么?读书少,还是不要乱想了。。。突然想起乌合之众想看了好几次都没看下去,给自己差评。

萧十一郎

打折的可怕之处在于会有一种打折了不买就吃亏了的错觉,主要是看到古龙文集全集第一辑在kindle上只有几块钱,而最可怕的地方其实在于打折的东西买回来要是不用,就会有一种奇怪的痛心。所以看完绝代双骄虽然觉得不是太满意,我还是打开了萧十一郎。
对我来说不回忆的话,其实很容易忘记自己已经把过去很多东西都忘了这个事实本事。对于萧十一郎,我肯定是看过电视剧的,百度告诉我是2002年,我大概七八岁左右的样子。可我绞尽脑汁也只想起沈璧君,沈太君和一个人变成了一条蜿蜒的血色的蛇一样的东西,甚至我还一度怀疑是不是和水月洞天记混了。而有一些天才往往能对四五岁的事情如数家珍,对比下来还真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啊。我只能安慰自己他们不过是对一些特别的事情记忆深刻罢,聊以自慰,聊以自慰2333.

倒不是很长,半个上午差不多就读完了萧十一郎,又一个多小时基本读完了火并萧十一郎的上半部分,可能精力耗尽了,反正不喜欢得很,直接看了一下结尾。总体感觉火并萧十一郎那本名字听上去就是同人作品的书完全是画蛇添足,萧十一郎虽然戛然而止但是总是干净利落的。可能是因为后面人物都有了结局,而我却对结局不满意造成的偏见么?
简化下来感觉故事就是一个他爱她,他爱她,她却爱他,他又爱上了他的故事。加上火并那里有一部分我一度以为还有她爱上了她的桥段,可惜并不是。(莫名的遗憾是哪来的。)连城璧,杨开泰分别爱沈璧君和风四娘,而这两个姑娘爱萧十一郎,萧十一郎爱沈璧君不得,后面又有一个花公子(我一度以为她是女的)和风四娘结了婚…人物关系真的很丰富,但是来来去去,我总是感觉不到具体时间和空间,可能是受网络小说荼毒很深,感觉武力值的划分也是稀里糊涂,不明不白,很不舒服,总是用一些天下第一,风华绝代之类的描写,可是后面想打脸就打脸。

最总要的是古龙先生真的是潇洒的很的,基本没什么道德观念的束缚,沈璧君有妇之夫,想爱就爱,没有哪怕一点笔墨讨论道德约束的问题,风四娘也是,洞房花烛夜想逃就逃了,又能怎样呢?看怪异君毁经典,说古龙先生笔名的由来是因为早期爱上了个女孩叫小凤或者雏凤,不知真假,总归是风流啊。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这是知乎上,有一个回答,关于婚姻制度与当今社会的意义里提到到,非常之感兴趣,可惜没有kindle电子原版,不过估计有我也看不懂,找了一个解读版本看一下。

主要看了家庭那部分 我对国家起源暂时还没什么好奇 而且看了一点我也没看明白。

五行天

好看 满分

天影

好看 但是里面的人物感觉黑化的很突然 完全没准备 总是感觉理由不充分啊 可能是个人错觉

择天记

垃圾 可惜我竟然还看了很久 改了电视剧之后 垃圾中的战斗机

黑卡

设定很好 但是写崩了 意料之中啊

孺子帝

好书 满分 结尾的理由说服了我,但是肯定是意犹未尽啊 不过里面的诡计解释的不好 有时感觉牵强的很。

永夜君王

整体不好看,大概是烟南水平最烂的一本,整个世界的设定就不好,可能是个人喜好问题,但是人物照例写的不错,和那些看完之后不仅记不住配角名字,连主角名字都记不住的网文比还是好很多。

人间失格 太宰治

好早就看过这本书的推荐,一直很想看,记得有一句评论很是吸引我,大概是说它平静的陈述了绝望而毫无希望。我是好奇的,当然,看了之后也不是特别符合我的预估。

看了之后倒是代入感一般,可能我的心情还没那么差吧。但是倒是感觉很真实,并不是说里面的故事情节之类的真实,而是细节上的真实,是自传式的真实。这种真实回避了很多自己不愿意承认的现实,淡化了不愿回想起来的细节,强化了很多自己主观上的想法。我最初发现这种有意思的情况还是在读李嘉诚自传的时候,由于刚翻完一本别人写的李嘉诚传,再看他自己的回忆时,就会发现在一些命运转折点的时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这命运的关键所在的地方往往区别很大。书里面他第一手札还是第二手札里明明确确的提及其目睹妻子被强奸而无动于衷,可到了后面真真确确的时间线发展到那里的时候,却说的混乱不明,甚至有点从无动于衷变为了无能为力。至于残疾的药店老板给他吗啡治疗酒瘾的时候,他会不清楚老板娘那奇怪的温暖贴心出自何处么?他知道,他不想承认罢了。

人间失格,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很明显,虽然第一手札里,他就笃定自己小时候就体会不到幸福的,但那是他住了精神病院的回忆了,那种情况下的回忆必然是带了色彩而失去客观的。谁又能说那个父亲是议员,家里莺莺燕燕一群小姐姐的主人公是不幸福的呢。即使他明确的认为自己只是逢场作戏,可那也是一种早慧并不是缺陷啊。所以关键的转折点还在于他独自外地上学,经济上没有什么限制又结交了损友。所以,最后从老板娘的口中,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那就是埋怨他的父亲,一个把他一人丢到外地读书,在他学坏又拒之门外的有身份有地位的父亲。

当然,这都不重要,我发现最重要的还是要帅啊,如果加上一点忧郁的气质才是吸引女人的无上法宝啊,即使你是个酒鬼,人渣,小白脸甚至瘾君子也无所谓的。

技术奇点

光速翻了一下,垃圾书。突然觉得应该看一下奇点临近。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人际影响-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人际影响》一书首版于1955年,报告了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迪凯特市所做的先驱性研究的结果。

这项研究验证了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无意中的发现,即源自大众媒介的讯息在传播过程中经由了“意见领袖”的中转——他们在其所处的人际网络中为其他人筛选、 解释并扩散自己的所见所闻。本项经典性的研究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制定过程 (公共事务、时尚、电影观看、消费行为),为大众媒介与人际影响间互动关系的后继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本书的第一部分是一篇带有背景性的论文,详细论述了初级群体对于大众传播的令人惊异的现实意义。

renjiyingxiang.jpg

瞧 这个人

尼采大大的书,这不是我第一次看了,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除了前言前面的类似译者序的名叫尼采的天鹅之歌的东西我还是看不懂哈哈哈,勉强看了点绪论,反正对以前看的没什么印象,做个记录先。

qiaozhegeren1.JPG
qiaozhegeren2.JPG

罗素自传

luosuzizhuan.jpg

大数据银行

dashujuyinhang1.jpg
dashujuyinhang2.jpg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史观很好 史料好像不行
扫了一点没太看懂 还是先读他简单一点的书吧

蒋介石日记秘档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本论

有两种不平等
一种是生理/自然的不平等: 年龄 健康 心智等
一种是精神/政治的不平等: 依靠特定的制度并给人以特权 让一部分人更富有 更强大 甚至让别人服从于他们

论述的主题就在于 权力什么时候取代了暴力使得自然让位于法律呢?并说明在经历了怎样一系列奇迹之后,使强者甘心为弱者服务,而人们甘心放弃已有的幸福而去追求空想的安宁。

宗教的训诫让我们相信,是上帝在创造人之后就让他脱离了自然状态,人生而不平等,仅仅是因为上帝的意志。但是宗教没有禁止我们根据人及周围的事物性质做出推断,如果任由人类自由发展,人类将会变成什么模样。

恶意

好吧 这本书说是东野圭吾自认为写的很颠峰的 可是我不喜欢啊 根本不就是推理小说了 刚读第一章我就知道谁是凶手了,第二章作者更是就大大方方告诉我了,我还以为说不定有什么反转,但是后面完全在推理杀人动机—不喜欢。白夜行的时候我就觉得东野圭吾不像是写推理,更像是在讨论人性问题,这本也是啊,没有什么严格的推理和精巧的诡计,完全是在写人心的东西。本末倒置,当然,我这个视角就肤浅了,古龙先生也是融合各种元素到武侠里,目的就是开创新的领域,东野圭吾说不定也做到这一点了,起码他把推理小说写成了畅销书,也让推理不再那么小众了吧。

癫狂与恐慌

巴顿·比格斯 实力圈粉 感觉是大智慧的人啊 偶像级别的了 能在类似于随笔之类的文章中大量引用各种来源的资料讨论各种书的优劣 惊为天人好么

但是其中一段自述中仍是觉得他自己阅读量不大,他说自己每天有两小时的通勤阅读时间,每晚也会阅读至少两个小时,周末也花很多时间读书,但是仍觉得比不上他人,而要是连续几晚不读书,他就会更加落后,难以追上人家了。我的天啊 一天看四个小时 还不满足还觉得不够。我最近统计了一下自己的时间 发现一天睡觉的时间有30%~40% 有效的学习时间只有10%~20% 吃饭洗漱加起来也就10% 那么40%的时间也就是接近9个小时消失掉了 用在了刷手机网页上 我的天啊 可怕
更可怕的是一个软件所记录的手机的使用时间基本在5个小时以上 虽然我也用手机kindle看了一会书 但是基本没用好么 那些时间都干嘛了 都被吃掉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还要大

代表作 对冲基金风云录 必须列入必读
而且这本书翻译的也好 实力翻译

历史不会重复 但它自然成韵
现在看起来总是不同以往,但是人性没变,恐惧于贪婪生生不息。
市场延续非理性的时间比你我能撑住的时间还要长。

一种一般性总结:
经济处于通缩时期 应该持有债券和商业票据
经济处于物价稳定期 应该持有股票
物价快速或者加速上涨 应该持有房地产 贵金属 和股票
但是要小心对待 如果资产价格已经过高 那么相对表现就会很糟糕 投资者必须认清一种资产相对其他资产的估值水平,认清其处于估值周期的哪个阶段

经济学的本质就是谈论周期 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1920年制定苏俄政府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经济存在一种由资本和长信驱动的,周期为50~60年的波动,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是对历史的一种解释,但是苏俄政府并不满意,因为他没有把资本主义的经济衰退看成基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而认为这是一种自我修正。

好吧 后面投资那部分基本没看明白什么呀 不明觉厉 跳了 但是第三部分 全球视角那部分值得再读 尤其是等我了解多一点经济和金融知识之后
里面从比格斯视角看中国 中国经济 中国官员 中国腐败 非常有趣

以后写游记可以翻一下比格斯233,比那些矫情的强行矫情的不知道厉害多少。

比格斯评价很高的书:
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疯狂 惊恐与崩溃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和群众性癫狂
将世界甩在身后
金钱游戏
人类理解论

思维导图

好吧,十分钟翻一下都嫌浪费,看完翻了一下作者,竟然是思维导图这种方式的提出者, 害的我又翻了一遍,没什么价值的一本书,一个一句话的概念写了一本书,什么都没讲清楚,最可怕的是旁边还有一本后来者的书,除了换一下图,没什么区别,换的图还不如原著呢,而且这书还有第二版,看样子是捆绑了一个app,天啊,突然开始怀疑这种方法了。

这个方法肯定是没毛病的,马斯克大大据说年轻的时候一天看六七本书,他认为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框架然后迁移,思维导图显然可以建立一个树形的框架,毫无疑问,但是形式是形式,内容是内容,整本书的废话都在强调形式,有什么用?记住并不是画的好看就行的,关键是理解自成体系并且不断关联起来把他扩大。实现这一方法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学习,把树变成网,以至于随便看到什么新知识都能把它放进去,并且回忆起相关的部分,达到复习的目的。而对我这种无知的人来说,最开始只需要选择一个体系,把他架起来。比如说计算机。。。或者比如说机器学习,我要是把这个体系架好,里面肯定是要包括发展进程这一段吧,那么我现在在看的金融危机史这一部分的时间线就可以很方便的加进去。一棵树就变成了两棵树。我在建第二颗树的同时丰富了第一颗,并把他们联系了起来,完美。我简直天才啊。可是实践是极难的。。。不是对学习有着真正兴趣,对新领域充满好奇的人才不会做这种事。才不会像马斯克一样一天看七本书。有那个时间,我就打游戏去了。。。。这件事情越往后应该是越简单的,但是他开始的难度太大了。学习曲线在开始阶段是垂直的,我一点都不觉得我能做到,这想法都是建立在像想上的,遗忘这件事情的可怕我却不敢想象。虽然我确切的知道最好的之于我的学习方法就是回忆,可我会躺在床上漫游在自己种下的一棵棵树上么?不会的,我他妈的躺下就睡着了。

旁边还有一本书,也是不好,甚至没记住名字,总归是毫无价值的,但是里面有一段吸引我翻了一下,说时间和花钱一样,可以归类为:投资,消费和浪费三种,主要是最近在用时间块这个app,时间类别我可以分为:游戏,论文,看电影… 我可以分得很清楚,但是还有一项内容,我就很头疼,因为我觉得记内容的统计功能是无效的,也是没价值的,对今天的我来说昨天我在九点到十二点打了游戏,那么是斗地主还是lol有区别么?甚至打游戏还是看论文之于今天的我也没价值了,但是统计结果可以帮我认识自己(或许吧,突然觉得自己有点记录癖,冷静。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爱记录了。。。),事件的内容种类太多,懒人,记得烦,统计更没意义。一个月的统计结果可能就是lol一小时,斗地主一小时,王者荣耀一小时…什么都看不出来呀。要是按照这里面的简单分类法倒是可行的。但是,他的分类还是不够好,因为时间是体验性的,持续性的,和一瞬间的花钱不一样,更像是使用买回来的产品,所以心情很重要。这么一想,我打算分成固定(比如睡觉 洗漱),投资且开心(心流),投资但无聊,浪费但合理,浪费且任性,这样就比较好。另外,上个月总结里面尝试的方法经过实践是垃圾的。

而且手账的流水帐记录就没用了,不准确且没什么价值。里面主要是要记录一下心情和反省。最重要的事情肯定是要记录一下的,更要记录一下心情。而且反省,我想好久这个问题。但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做这个事情,我这个懒人才不会觉得烦。而且才能让我在行动上真正有变化和进步。吾日三省吾身?国华的每日四问?可行性不高,执行难度太大,没意义。晨间日记?太死板,里面大量无意义的重复内容,执行简单但也基本不会有思考和行动上的变化。那么我的目标是什么呢?我在写这东西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国华洗脑的话: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我过去一直觉得这是大智慧的一句话,人生一世,总有人嚷嚷什么终身学习者,了解新的领域固然让人见识广阔,但真正活在这个社会里,总是逃不过做人做事四个字。而比起不断学习新领域,我渐渐明白活得久要比这个重要的多。世界变化太快了,不活的久一点真不知道有多少美好的东西没机会见到。

所以手账要从过去的流水账进行一次升级换代了。版本更新幅度很大,可以叫它手账2.0,完全没毛病2333。
做人(凡是和他人有接触的事情)
做事(凡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
一分为二之后,主要记两个内容:做了什么 心情如何
而且自己评价自己局限性太大 我先不要考虑进步的事情 先记几天再说,过几天,以我的聪明才智吗我自然知道怎么办能好了,现在还不知道。
另外感觉顺便记一下当天关注到的新闻头条和看法也是有价值的。没关注就算了。

活法 -稻盛和夫

好吧,用marginnote看完的第一本书,非常不错。有个思维导图,可以放这里。

那些需要做笔记的,好好读的书(A)都应该用这个软件读。像蒋经国日记,思维导图这种速读的书(B)应该去图书馆,两个小时看个两本,效率第一。像小说,恶意,佣兵天下(C)这种,用kindle软件读,没毛病。知乎有一个答案讲如何看24史,以苏轼为例说读书应该目的性强的反复读,比如第一遍,就看里面有哪些好听的人物名字。我觉得有道理。像A类我就应该抓住思维导图的一条线读下去。多读几遍,把整个树建起来。B类只减感兴趣的速读就行了,这一点我倒是差不多能做到,但也不能像高中那样只翻目录哈。

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

额,也在用marginnote读,在活法之前下得,但是读的很慢,格式不好是一个原因,扫描版pdf阅读体验太差了。但是没有epub格式的啊,难受。慢慢读吧。

蒋经国日记

好吧,早早借了一本蒋介石日记还在图书馆柜子里吃灰,今天发现一本他儿子的日记,两个小时就翻完了一遍,阅读体验倒是非常不错,很合口味呀。起码1949年往前,截至到他还在上海打老虎的时候,还是可以看的。后面就不好看了,而且也看不明白了,里面甚至还能直接引用他爹的日记,可见那时候他们父子的日记都是基本没有什么价值的了,之前的日记虽然也可能也为了形象掺杂写一些没价值的不真实的,但起码还没有这么的不要脸啊。

蒋经国这个人固然有个好老爹,但是人家本身也是很有能力的。蒋介石和共产党闹翻之后,还在俄罗斯的蒋经国感觉一度是质子的身份,但是人家还是有所作为的啊,心态起码是积极的吧,不像我,没遇到什么挫折打击,稍有不顺心就负能量爆棚。我老爹要是蒋介石,我好不容易从俄罗斯受苦受难的环境中跑出来,会主动请缨到最艰难的地方尝试实施我的想法么?

以前看过一句话大概是说家境对孩子到底有什么影响的时候,很关键的区别在于容错率,我这种人的人生容错率很低的,这就很现实,很残酷。我要是选的不好,受苦受难就很难挽回了。所以在我看来,蒋经国刚回国,貌似亲历亲行考察民情,还是做了很多蠢事的,但是没关系,有老爹罩着啊。后面在上海控制经济崩溃物价飞涨,还和杜月笙有了交集,搞得我好想看一下杜月笙。另外,蒋经国竟然和邓小平差不多算同学,所以知乎那个问题关于崇拜蒋经国的答案里感觉都在写毛泽东和蒋介石啊。根本不对劲,要对比也应该拿蒋经国和邓小平对比好伐?

知乎看一条回答,问题大概是问为什么精英总是说从历史里面收获到很多东西?答案说因为历史只记录了当时的精英人物,普罗大众根本不会留在历史上。当时我他么仔细想了一下,像我这种脾性的人,成为精英基本没什么希望了,我原来年轻的时候,还看李开复和乔布斯传的时候,还是有个创业想法的。而当我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我愈发的发现我的个性和品格最多是个好的打工仔,我没有活法里面稻盛和夫那种修炼灵魂的信仰,我不相信工作本身就是修行。我到现在还没发现什么真正非做不可并且吸引我投入全部精力的感兴趣的事情。我的人生追求其实真的很低啊。所以我读这种精英的传记(没有历史只有传记)根本没用,万一有点用处,那我也应该读点企业传更好。或许这东西能提升我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一定忘了嘲笑他们说学数学物理能提升思维能力时候的自己。

要说对我有什么确切的意义的话,就是说他在1945年前后的日记形式非常不错。每天记得很短,而且事情记录不掺杂个人情绪,而且还有一些环境描写可以表达当时心情(我一度怀疑这种东西是作伪的,但没关系,权当真的吧),然后有上周反思,上月反思两个维度。我觉得是有价值的,每天记录清楚事实即可。另外记一下所关注的头条新闻是必要的!

佣兵天下

还没看完,才看了10%,两卷还没看完,不过写的很好,以我粗鄙的眼光看,里面化用了很多有趣的书和历史事件,偶尔来两句画外音的感觉更是不错。写小说是要靠天赋和阅历的,说不得大师是个牛逼闪闪的人啊。

中国近代史

决定认认真真用marginNote读完
读完第一章

The truth of fact, the truth of feeling

科幻性质的中短篇小说 嗯 非常不错 作者的观点以第三方的视角讲述的 很是不错 一时间感觉像是有很多想法 可是感觉没想明白 书摘倒是很多:

1. 所谓的夜,就是大地把它自己的阴影投射到了天空上。

2. 然而,还是有那么一个过去的我在为自己的女儿失去拼写能力而担惊受怕。我也并不能否认,现在的我是从那时的我慢慢变来的。

3. 作为一名记者,生活日志记录和确定事情真相的功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便利。在法律上来说,无论是刑事还是民事,现在已经很少有案件不调用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生活日志了。确实,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时候,查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很重要;正义是社会契约的一个基本要素,而没有真相,正义也就无从谈起。

4. 一切人际关系都依赖于原谅和忘记。但我没有说忘记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唯一途径。

5. 纸上的故事出人意料地让人失望。基京吉记得,当他刚开始了解写字的时候,他曾经想象过读故事会让他眼前现出讲故事的场面,生动得就像真的有个人在讲故事一样;可是并不是这样。考夸不仅仅用他的语言讲故事,他还用他的声调、他的手势、他的目光——他用他全身的动作给你讲故事,而你也会理解这些动作。可是这些都没有记在纸上,只有干巴巴的文字能够写下来。读这些文字只能让你想起听考夸讲故事的经历,就像是舔刚刚煮过羊角豆的锅子,并不是吃到了羊角豆本身。

6.  不过写字能帮助我决定我要说什么。在我老家有一句老话:‘唇舌易变,笔墨永恒’ 。

7. 写字不仅仅能够记载一个人说的话,它也能帮助你在说话以前决定应该怎么说。单词也并不只是语言的片断,它们也是思考的片断。当你把它们写下来,你就能像用手捡起砖头那样掌握它们,并把它们排列成不同的样子。写字让你从一个和谈话不同的角度观察你的想法。一旦你了解了你的想法,你就可以想办法让它变得更加深刻与细致。

8.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可以将人类的记忆分为两类: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语义记忆是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而情节记忆则保存了个人的亲身经历。

9. 我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完善和扩充我们的语义记忆:首先是纸张和书本,然后是网络和搜索引擎。不过以往我们并没有这样帮助自己进行情节记忆。

10. 但很少有人也收藏了那么多的日记或者相册。当然,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麻烦。

11. 一个原因:在潜意识里,我们把情节记忆当作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愿意把它们外化出来束之高阁,比如记在书里放在书架上,或者写在文件中存在计算机里。

12. 发生的事情本身——大概从我第一次看到照片开始,我就无意中编造了一些新的记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些记忆和我想象中当天的感受变得密不可分。在不断的回忆中,我逐渐为自己创造了一段快乐的记忆。

13. 文学批评家罗伊·帕斯卡评论过人物自传中真实性的地位。他写道:“一方面是实际事情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是作者亲身感受的真实性;两者在哪些情况下相符,是不能由任何外力预先决定的。

14. 是由故事组成的。我们的记忆不是由经过的每一秒钟不分彼此地堆砌出来的,它是我们用自己挑选的瞬间组合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我们可能和别人经历过同样的事情,却不会和他们拥有完全相同的叙述[45]——因为我们每个人对于选择记忆的瞬间都有不同的标准,它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我们不同的性格。我们每个人都会注意那些引起自己关注的细节、记住对自己重要的事情;而对事情的不同叙述,反过来又体现了我们不同的性格。

15. 尽管我们一般不这么想,写字却实实在在地是一门技术。会读书写字的人的思维过程受到了技术的影响。其实当我们能够熟练地阅读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变成了改造了头脑的半机械人,而这种变化的后果是深远的。

16. 过去的记录不应该改变,这种想法是出于书面文明——会书写的文明对文字的尊敬而产生的。

17. 口述文明——只有口语的文明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过去;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历史不必很精确,重要的是整个族群都能够认可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所以并不能说他们的历史是不可靠的,他们的历史自有对他们的意义。

18.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人的口述文明。我们为了适应我们的需要,或者支持我们讲给别人听的事情,在心目中改写了我们的过去。或许我们都应为自己记忆中那种“明天会更好”的想法感到愧疚——我们总是认为,过去的自己只是一个阶段,那时的自己总会变成现在这个值得自豪的自己。

19. 然而,这个时代即将过去了。记忆盒子只是第一个新一代的人工记忆——或者说记忆假体;当这种产品被人们广泛地应用时,我们将用完美无缺的数字档案取代头脑里可塑的记忆。我们记录下来的将是实际做过的事情,而不再是被重复讲过许多遍的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将会从口述文明变成书面文明。

20. 但是当涉及到我们个人的记忆时,我就变得骑墙不定。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是建立在他头脑中的记忆上的,我们将来或许无法主观地回忆事件,这让我感到了不安。我曾经认为,人们口头讲述自己的故事是更有价值的,尽管或许这对一个文明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我终究只是我的时代的产物,而时代是会变的。就像口述文明不能阻止读书写字的发展那样,我们也不能阻止人们使用数字记忆。所以我能采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发现它有什么正面的作用。

21. 非常地肯定书面文明比口头文明优越,尽管我承认我带着很明确的偏见——因为我现在就在写字,而没有向你口述。大概我应该这么说:我更容易发现和利用读书写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却不太容易发现它让我们付出的代价。读书写字让一个文明更加重视文献记载的价值,看轻主观的经验——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是利大于弊的。书面记录固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对它们的理解也可能变化;但至少写下来的字本身不会变,而这就是其中蕴含的价值。

22. 我想我发现了数字记忆真正的好处——重要的并不是证明你是对的;而是承认你是错的。

23. 我们所有人都会在各种场合犯错,其中不乏残忍和伪善;而大多数的场合都已经被我们忘记了。这意味着我们并不真的了解自己。如果连我的记忆都不能信任,我能说我有多少自知之明?你能说你有多少?或许你会想,尽管你的记忆并不完美,但你也从来没有像我这么严重地文过饰非。可是我先前就和你一样确定——结果我错了。或许你会说:“我知道我不是完美的,我犯过错误。”那我就告诉你,你犯的错误比你想得多得多,因为你用来建立自我形象的基础假定本来就在说谎。花点时间用一用记忆盒子,你一定会发现我说的是对的。

24. 不过,我现在推荐使用记忆盒子的原因,并不是它能够提醒你令人惭愧的过去,而是它能帮助你避免你在未来陷入这样的窘境。头脑里的记忆粉饰了我对自己做父亲的能力的认识,但是从现在起我开始使用数字记忆,希望这种事情不再发生。我不再从别人那里看到我做的事的真相,因为那会让我心怀戒备;我也不会偶然发现什么让我震惊的事情,让我必须重新评价自己。记忆盒子提供不加修饰的事实,能从一开始就让我对自己的认识不至于偏离真相太远。

25. 数字记忆并不会阻止我们去讲我们自己的故事。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们是由故事组成的,没有什么能改变这一点。只不过原来我们的故事强调好的部分、省略坏的部分;有了数字记忆后,我们将会承认我们的故事也会犯错、并且不再总是评判别人是否犯了错——至少我是这么希望的。

Arrival

降临的原著 电影还没看
主要是讨论预测未来和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没太看明白。
行动即使预测本身这个道理看似是核心,但我还是不太能理解。

好吧,突然又想起这个话题,觉得他似乎在说明行动决定未来,而想法则不能的观点。一个人在思想上看到了未来,不执行则化为虚无,而执行了,则会一步步的实现。但是想法可以是自由意志,行动也可以是自由意志么? 显然不行,行动必然受限于现实,我不认同这个逻辑,可能我没有看懂,又把自己没看懂的部分遗忘了,总之,我觉得这个观点是不能自洽的。 17/09/04

东京一年

额,看了三分之一吧。看的很快,书摘有一点,反正我的水平也写不出来,感觉写的很好。可能我个人是更喜欢这种风格的文字吧。比小说和社科更有吸引力,有一种了解、触摸别人的错觉。

我的职业是一个小说家

和最近看的食梦者应该对照看。食梦者如果写成小说名字大抵就是:我的职业是一个漫画家。看的非常快,没什么实质收获,就是看看而已。

硅谷钢铁侠

和前一段看的美剧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严重怀疑亿万的编剧就是着这本书的描写塑造主人公的。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和我差距太大了,没什么参考价值,看了前面一点,后面就快速翻翻,可能传记看的不少了,我总是觉得作者避开不谈的地方才是关键,尽管作者开篇用一个很微妙的故事让这本传记看上去可信度更高,然而并没有什么用。